三章 起手枪破(1 / 2)

武道伐天录 滇池泡 1999 字 23天前

张树生的眼睛比上官存更尖,他不但看清了人头,也看清了来人插的正是清军绿营的旗帜。

转瞬间骑马的两人就来到张树生一行面前,陆续下马。

那长枪的那人穿着皮甲,没带头盔,腰携弓箭,对另一人说道“带着一个白衣儒生,这应该就是张树生了,少爷”。

被叫做少爷的那个人,并没穿盔甲,至少表面上没有,他穿着浅绿色的华服,一看就知道做工精细,一看手就知道他从没干过一天体力活,面上甚至画了一些淡妆。腰间陪着一把刀,散漫地往前慢慢地走了几步“张树生,我还以为是谁,我认得你”。

“哦,足下是哪位”张树生一手拄棍,一边反问。

“吴荃玉”。绿服男子答道。

“是吗,我就记得我在杭州游艺大会上见过你”。张答道

“呵”。吴荃玉漫不经心,两手交插在胸前。“我还以为人人都只知道我家阿大,没想到我也有些名气”。

上官存一头雾水,不知道这人是谁,但他要是知道,怕是要吓破胆。

吴荃玉是浙江有名的恶少,为人喜好虐待,幼年时就喜欢用随意的理由拷打自己的侍女。关于张树生的情报正是他在林家三人身上严刑拷打得出来的,抽筋扒皮对寻常人来说不过是气话,对他来说是小儿科,他的背后行囊里就放了无数拷问工具,挖骨抽髓,烙印刺字,绳链过身,无所不能。

但他行走江湖的本钱,在腰上的单刀。江湖说法,单刀就是一把刀,不论长短,说法不是很讲究,短柄叫单刀,长柄就叫大刀。吴荃玉惯使的单刀,是倭刀的形制,足以两手合握。东南倭乱后,中国不少人都仿制倭刀的形制,而他的刀法,据传来自“海客”。什么是海客呢,但凡海上来的外国人,都称海客,不管是从婆罗洲来,还是琉球来。但既然是倭刀刀法,世间猜测这海客自然十有八九是倭人。据此刀法,吴荃玉尚未逢敌手,林家的脑袋也是战利品之一。并非林五不是豪杰,只是吴荃玉更在豪杰之上,他十几岁为少年时,就已经斗败不少好手。而他的兄长吴荃石,在刀法上更具盛名,但和弟弟不同的是,他喜好仗义疏财,颇有义名。

其实这时,上官存最好的选择是逃跑,但一来他吓破了胆,二来他心地朴实,张树生没跑,于是他也竟然也忘了逃跑。

“你们这些反贼的脑袋,一个能领75两银子”。吴荃伸出一手落在刀柄上,“当然这点钱小爷不在乎,出来就是找点乐子”。

此时,张吴二人都各自摆出了架势,持长枪者并未加入战局,因为他自信没有必要。他跟吴荃玉都没见过这个“张树生”动手,但他有自信此人绝不是吴荃玉的对手。

吴荃玉十二岁习刀,每日挥刀五百下,百日就是五万下。更因为家中有财力,能请名家教师来讲手喂招,其中任何一人都是江湖上成名的侠客,然而其中数人甚至在出师的一战败给过吴荃玉,不得不承认他的天赋异禀。

张树生持棍摆出中平势,棍尖直指对方的的中线,吴荃玉一看,心中已经有数,并没摆出架势,而是做出预备拔刀的姿势。

世间棍法,无非双头棍和单头棍。双头棍,以棍的两端击打敌人,所以叫双头,左右穿梭滑把,前后转换,以灵活见长。而张树生摆出中平势,无疑是单头棍法,只以前端击敌人。庸家使棍,往往喜欢摆架势,我摆个什么什么架势,对方打来,我再如何如何反击,所以这才叫庸家。爱摆架势,对方一用虚势哄骗,根本来不及反应。

真正的用棍好手,用棍反而用枪法,世称为“棍里夹枪”。用枪法,则不必像庸家一样拗一个姿势,等别人打来有急忙换手。用枪法,棍子自然转换迅速,而我不需频繁变化姿势,根本不需多劳。再加上明代有河南杨家枪法盛名,棍法夹枪法,并不少见。

两人摆好姿势,都没轻举妄动,突然间吴荃玉拔刀出鞘,斜撩向张树生的肋部。

拔刀的危险之处,在于未出鞘时,对方并不知道拔刀者会用什么路线,拔刀的瞬间可以转成不同的路线,可能从上面斩下,也可能从下面撩起,甚至可能刺过来。

若是使兵器摆姿势的庸手,遇到这种情况必死无疑,因为重上的姿势必然弱下,重前的姿势必然弱后,对方对症下药,就能取胜。

然而张树生不慌不忙,因为使用中平势,不管对方从上下左右攻来,我都只需一个动作就能迅速防御,如果从中间攻过来,我则正好与对方兵器相碰。

张树生面对斜撩肋下的刀不慌不忙,两脚轻退,棍子往对方刀的中部一磕。

吴荃玉的刀借着这一下磕碰,反而在一瞬间变换刀刃的轨道,身体稍往右移,变成从头顶斩下。

这一下从头顶斩下是虚招,对方看到吴荃玉刀从上方斩下,必然觉得他肋下空虚,或打或刺,但一旦这样做,吴荃玉的下斩刀必然变为回挂对方的兵器,再顺势一刺,对方百无一生。

张树生见到刀向自己飘来,两手腕锁紧,几乎同时一坐腰,两脚一蹬,竟然直接窜了出去,棍头直指对方捅去。

这一下速度之快,竟然仿佛有鞭炮砰的炸响声。

出乎意料且速度快到肉眼几乎难以捕捉,吴荃玉几乎是用余光察觉到了这一下,但根本无法用刀革挡,只能主动向后倒去,本来要捅向他喉咙的一枪,擦着手臂点中了他的肋骨。

吴荃玉发出一声闷哼,一边向后爬去一边大喊“老黄老黄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