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六章 拉拢民心(1 / 2)

主宰江山 汉风雄烈 3064 字 1个月前

【书评区挂了一个龙套楼,大伙儿如果感兴趣的,就自己设置一个人物,中外都可以,也不用全是陈鸣手下的哈】

前清安徽巡抚衙门,现在的复汉军安徽总兵府,眼下的复汉军大都督行辕。陈鸣的到来将高平山直接挤到安徽的原布政使衙门办公去了。

陈鸣身后墙壁上悬挂的大幅地图上,本来横跨大江南北的大片红色区域现在已经缩水了七八成,苏北之地只剩半个扬州府还没有丢,江南则再度恢复到了苏北决战时的情形——还被复汉军掌控的地盘就只剩下那狭窄的沿江一溜儿。

“江阴黄山炮台的守军主力不是已经撤了吗?”

“禀大都督,黄山炮台的主力部队已经后撤。”

“那江阴也撤吧。守住镇江就行。”陈鸣丢下了黄捷抵到的奏报,对于江阴的得失有点不以为然。那地方丢了也就丢了,本来江阴距离镇江就有些过远,在北岸的南通州已经被清军拿下的情况下,过于遥远的水陆通道太容易被清军从中间切断了,所以没什么好可惜的。

南京的局面啊,只要复汉军暂时还把持住镇江——南京——扬州,这么一块三角地带就可以了。

况且为了之前的战略布置,复汉军付出的代价还小嘛?

那苏北的队伍在撤离淮安的时候,淮安粮库中囤积的还有十几二十万石米粮来不及运走,陈鸣不也大笔一挥就散给当地的难民和百姓了么,结果连清江的百姓听到消息后都跑去淮安抢粮食。还有江阴的黄山炮台也是如此,炮手和护军撤走后,只留下了小部分人在炮台上装样子。如果清兵打来,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炸毁炮台和炮台上的四五十门大炮,然后逃之夭夭,而不是拼死抵抗。

复汉军的大炮来的轻松,但四五十门大炮也不是一个小数目。陈鸣都舍弃了那么多了,还有什么舍不得一座江阴县城的呢?

就是可惜了他之前对江阴存留的好感了。复汉军占据江阴那么长时间,整个江阴投靠复汉军的人也凑不齐两个营。虽然这个数字比起其他地方已经好出很多,但距离陈鸣的‘期望’还是差之很多很多的,白瞎了陈鸣之前的一腔感情了。

放下黄捷送来的奏报,还有九江苗福伟送来的快报。九江湖口两面聚集的清军和江西民勇数量已经达到三万人。在陈永生带领着九江水陆军进攻湖北之后,陈鸣就派苗福伟坐镇九江,自然的他头上也多出了一顶江西总兵官的帽子,一如高平山现在的安徽总兵官一样。

苗福伟现下手头的小万人马,但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新兵蛋子,剩下的三四成也都是非主力部队,战斗力比之对面的清军民勇只会弱不会强。也就是他们处在防御态势,并且炮火力量充沛,陈鸣为九江加强了一个炮兵营,这让让九江部分挡下了清军的一次次进攻。

苗福伟的这个快报当然是求援兵的。

提笔在折子上写下了‘知道了’三个字,然后反手撂到了一边。一些事情可以对下面解释,但解释了之后就没必要对下面再解释了,九江的战局就是一个僵持么。那就僵持着好了,复汉军现在火药充足,清军能有多少人来喂炮弹啊?苗福伟就算一天一个快报来求援兵,陈鸣也不会派出去一个兵蛋子。他现在关心的战事只有黄陂!

短短两个小时,陈鸣看了二十多道奏报,在一大半折子上写了‘知道了’仨字,他现在这仨字是越写越有范儿,都已经可以写连笔了。

“让谢瑚谢宝光来任安庆知府,提调安庆的民生工商。”

自从谢瑚在星子县南康府大牢里被救之后,伤愈的他对满清是心灰意冷,在家人都被复汉军接来后就很自然的为复汉军效起力来,陈永生在知道陈鸣有改九江的军管会为正式政府的意图后,曾专门写了个折子报保举谢瑚,但现在坐在江西总兵位置上的人已经不是他陈永生了,让谢瑚这个与陈永生关系密切的人在九江做知府,就有些不恰当了。只不过这个谢瑚也确是很不错,那怎么办呢?就调到安庆来,让他做安庆知府。

“下面县一级的知县任命,还有各地的佐官,你们要尽快拟出一个名单来。不要怕担责任,只要你们自己不犯错,下面的人错了只是他们自个的错,牵扯不了你们。咱们现在夹袋里的人也不算少了,那些做过师爷的人都不是傻子,放手用他们一用。你们尽快拟出个名单来。在咱们起程去湖北前,把安庆、九江两地的官员任命全都敲定。”

陈鸣对着眼前的郑宏宇和柳德昭说道。安庆知府他定了谢瑚,九江知府他任命了原扬州知府郑闻。后者是绍兴人,为太平府知府【芜湖】的师爷,复汉军下江南途中攻取芜湖的时候,郑闻没能逃掉,就乖乖的投降为复汉军效力。

这个人贪生怕死,一被俘虏就稀了,很难让陈鸣真心信任他。一开始陈鸣就并不相信他,但郑闻当过十好几年的幕僚师爷,处理起各种杂务是得心应手,而且在暗营对他的长久监视中,也没有发现郑闻与清军细作有勾搭的迹象。陈鸣现在虽然还是不能完全的相信他,却也用他的才。

至于知府以下的佐官,还有县一级的正副官员,陈鸣就没心思去梳理了。直接交给原先东南行署和柳德昭去做。

他现在就想三下五除二的将安庆、九江的麻烦全都摆平,然后带领剩余队伍开入湖北,江南的人马也陆续撤入安庆和九江,他太想完成这个军事战略上的千里大转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