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无惊无险(1 / 2)

喷神 浙东匹夫 3533 字 6天前

“26?哼,也算是够面子了,提前一个月预告过的节目,观众至少没有嫌弃乏味切台。不过,估计也就这个水准了。”

说出这话的人,是个有点猪腰子脸的家伙,他此刻正坐在导播室另一侧隔壁的一间办公室里。

这人也是央视制作公司的一名编导,姓汪,也曾经制作过美食类的半纪录半综艺节目,可能是做得有点不伦不类,哪一部分的观众都没抓住,所以当初就扑街了。

如今听说陈导拍摄的《舌尖上的华夏》上映了,他也有些紧张,便托了放映部门的同事朋友,来了解一下第一手的数据。

可见,最关心一部剧放映效果的,除了制片人和发行人之外,就数竞争对手了。

有些东西,做烂一次不要紧;尤其在央视这种地方,总能推给“创新失败”、“为了创新而付出的试错成本”。

但是如果有对照组,混日子糊弄的难度就要大得多——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。

现在看来,第一手的成绩还在预料的可接受范围内。

“我早说过你可以放宽心的么,以我的经验,这种节目上映后,基本上前10分钟收视率定格在哪个点,后续也就没什么大的波动了。看得还行的也不会换台,没入坑的也别指望一集里就能被旁人安利。”搭腔的是个寸板头,正是汪导委托的那个朋友、牛部长手下一个副处长,姓苟,也是负责放送工作的。

按照经验,看央视节目的观众,大多数是对节目要求比较随便的,很多都只是懒得换台。只有看到节目实在太烂太无聊,才会随手调掉。至于那些本来就没看央视习惯、特地为了某一档节目来看央视的人,那是不太多的。

而汪导和苟处长,显然都属于不太能欣赏《舌尖》读到优点的人,所以他们只会凭经验判断。

20分钟后,节目播放过半,又一张实时的收视率统计数据被送了出来。

“居然突破3了,32,嘿,倒是有些邪门!”苟处长扫了一眼,微微有些惊诧。

出现这种数据增幅,是很难得的,说明那些随手扫节目调到央视的观众,至少过半都存留了下来。

而那些找节目看的观众,在浏览状态下耐心是一般不会超过两三分钟的。

这也就是说,《舌尖》完全是那种只让人看两三分钟就会入坑的快节奏。

换句话说,要是08年的网文足够发达,有“黄金三章”这种术语的话,那么《舌尖》的文案和线索穿插节奏,就是典型的“黄金三章”。

内容不一定多出众,但是带节奏带得飞起啊。

汪导也眼睁睁看着这一幕,却也无可奈何,略嫉妒地吐槽:“这……居然被陈老四扛过去了,罢了,看重播和第二集吧。这个成绩,牛部长肯定要继续观察下去了。”

这一集最终放完、牛部长和陈导从会议室离开时,他们手上拿到的首集首映最终定格成绩,是37。

“陈导,恭喜你,看来又拍出部水准线以上的作品。”

“客气,还是多亏牛部您当初力排众议,给这个考察机会。”

一番商业互吹,那是少不了的。

……

冯见雄拿到收视数据,要比陈导晚一些——他还没矫情到在片子放映的过程中就实时要收视率统计。所以,他最终就是在放完之后,才拿到一个总的数据。

至于丁理慧、马和纱、田海茉这些同样关心这部片子的妹子们,信息就比冯见雄更加慢一手了。

她们是在第二天重播完之后,才得到相关数据的。

不过,这并不妨碍她们从质量上欣赏这部纪录片。

东西拍得好不好、节奏能不能激起社会讨论,那都是有迹可循的,并不是完全撞大运。

“首播37,重播还有26,加起来已经远远超过5了,说明用户黏性和复看率很高,私下社交安利的效果也很好。

第二集只要也做到一样的成绩,牛部长就得兑现对赌协议了,掏1000万尾款把剩下5集都买下。”

冯见雄第一个通知的,就是丁理慧和马和纱,毕竟她们是参与到这部片子中去的,对于能不能把放映权卖掉,她们是最关心的。

“哇,比牛部长要求的首播加重播累计收视率高了13呢?我没算错吧,那岂不是说明我们做得已经超出了央视平均水平好几成了?

而且重播看的人也这么多,是不是因为大家都在口口相传帮我们安利呢?我昨天开始还想多换几个百度贴吧的账号,去那些热门的电视剧类贴吧里发软文呢。没想到后来逛了一会儿,在好几个吧里都看到有人自发在发帖讨论美食番pk,都不用我发帖了。害我白提前注册了那么多百度号……”

接到冯见雄的报喜电话时,马和纱激动得脸都红了,毕竟作为一个大二的青涩女生,终究没见过什么大世面,这个节目是她至今为止参与的最大的项目了。

不过,冯见雄似乎习惯了在马和纱面前保持人生导师的姿态。哪怕在妹子最兴奋的时候,他也不介意泼点冷水让她冷静一下,顺便学点人生经验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