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二章 渠道为王(2 / 2)

不是因为赵浮生的想法有多么的异想天开,而是因为他忽然觉得,似乎好像也许大概,赵浮生所说的东西,真的有可能在自己手中实现。

如果是外来的企业,贸然间进入这个行业,可能会引起所有人的抵制。

但未来影视不一样,经过这些年的发展,未来影视早已经在娱乐圈当中站住脚,并且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。

虽然和整个未来集团的体量无法相比,但是在华夏的影视行业当中,没有人敢忽视未来影视的力量。

这种情况下,如果想要做大做强,渠道问题,还真就是需要考虑的。

只是叶敬没想到,赵浮生居然在这个时候开始,就在布局渠道。

这家伙的野心,未免也太大了!

可转念一想,这还真就符合赵浮生一贯的做事风格。

这家伙,从来都是别人只看眼前或者想着未来三四年的事情的时候,已经把目光放在十年之后了。

叶敬甚至可以肯定,只要赵浮生的计划得以实施,整个未来影视只要领导者不作死,起码二十年之内,是不会有什么风险的。

任何一家企业,如果掌握了制作和发行渠道,无疑就等于拥有了一块“免死金牌”。

哪怕市场竞争的再如何激烈,也不会撼动自身地位的。

毕竟投资拍电影可能赔钱,但坐地收钱的院线,可是很少会赔钱的。

为什么电影发行公司牛气冲天,不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渠道,哪怕是投资人,在发行商面前,也要鞠躬低头么?

都说韩三爷是华夏电影的真正大佬,归根结底,是因为人家是中影的老大。

中影是干什么的?

甭管你是国产片还是引进片,到最后,审核的时候,都要人家同意才行。

传说,后世华宜之所以被小崔爆捶,这里面是因为三爷点头的缘故。

当然,从电影人的角度来说,三爷其实做的很不错,是一个绝对低调的高水平电影导演和投资人。

他投资了最早的一批国产大片,尽管像《无极》这样的电影,华而不实,但是也算是通过这一批电影的刺激,打开了整个华夏电影市场各路血脉,观影群体开始壮大,电影产业开始膨胀,电影技术开始攀新。

从整体角度来说,三爷的支持与投资对华夏电影还是很有益的。

不仅如此,他也支持了刚出道的小钢炮,凯哥,宁昊,卢川等一批批比较有想法的导演,虽然最后走到什么程度看个人,但就他们的出道作品来说,都格外惊艳,在华夏电影史上都是不可磨灭的。

而他本人也确实是个很给力的导演,尽管《建国大业》和《建党伟业》因为时间跨度大,涉及人物和事件多,而采取了白描和流水账的拍摄方法,但是无论是从运镜,剪辑,色调,台词和节奏,细节任何一方面讲,都是拍得非常出色的电影。

因为这样的拍摄方法,以及献礼色彩,没有对历史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,但这两部电影仍然是迄今为止对民国时代大局风貌白描最贴近历史,最具细节的大众艺术作品。

在进口电影上,三爷那个年代主要引进的都是好莱坞一线稳赚的大片。

不过,讲实话也没有什么可诟病的,因为天天嚷嚷什么删减的群体审美情趣也就限于爆米花电影了,或者跟风嚷嚷一些所谓的限制级,无病呻吟。

比较遗憾的是,在那个年代,国内很少引进人文电影和非好莱坞地区的电影。

当然,并不是说三爷就是完人,但最起码,这个人对华夏电影事业的发展,是有贡献的。

赵浮生没打算做第二个韩三爷,他也做不到,毕竟人家有背景有身份,中影又是国企,未来影视撑死也就是个民营企业。

但是,赵浮生觉得,自己可以把未来影视做的更好。

“怎么样,干不干?”

赵浮生看向叶敬,笑着开口问道。

身为未来影视的总经理,这个事情,自然不可能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,肯定还要跟叶敬商议,最起码,也要取得他的支持才行。

叶敬想了想,点点头:“干!”

他也是有想法的人,别的不说,未来影视这种情况,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,渠道的争夺,是必然要进行的。

作为未来影视的掌舵者,叶敬当然希望公司能够发展的更好了。

“不过既然这样,我们是不是得考虑上市的事情了。”

叶敬看着赵浮生,想了想说道:“我觉得,创业板好像不太适合我们。”

说实话,对于国内的股市是个什么情况,叶敬很清楚,赵浮生也很清楚,如果未来影视把目光盯在渠道上面的话,那么在国内上市,或许就不是那么合适的选择了。

“联络一下港交所吧。”

赵浮生沉思了片刻,对叶敬说道:“你说的对,看样子,我们是时候做出选择了。”

ps:求订阅,求订阅啊!大哥们!请到中文网支持正版啊!